在疫情背景下各大公司都有所异动,toB 的团队企业内卷也越来越明显。此时此刻如果团队中的产品又出现各种低级问题无疑是雪上加霜。本文围绕团队在产品质量攻坚工作中做的一些质量检查手段,介绍如何让你团队的代码质量可以量化,并保留最珍贵、可维护、可持续、可传承的工程化代码。
Jenkins pipeline macOS agent 报错:cmake: command not found
在一台 macOS 的 anget 中,我们的 pipeline 脚本一直报错:cmake: command not found
,但实际系统中已经通过 brew 安装过 cmake。并且在系统中通过使用命令 cmake --version
也能显示正常版本。那是不是 cmake 所在的目录并不在 Jenkins agent 的环境变量中呢?为了验证这个问题我们在 Jenkinsfile 中增加一行打印当前环境变量信息的语句:
使用 Conan、CMake 组织跨平台 Qt 工程
创建 Qt 工程时,我们通常使用 Qt 提供的 Online installer 安装 Qt Creator 和 Qt 库来创建、编译、发布 Qt 项目,这对开发环境和 CI Agent 环境有较强的要求,一旦环境安装不对或者安装时缺少了一些组件,可能导致无法编译出产物。最近一段时间,Qt 也拥抱 Conan,使我们可以通过 Conan 管理 Qt 库,这样我们就可以真正实现一套 CMake 脚本来管理和发布 Qt 的应用了。以下我们将演示如何通过 CMake + Conan 来组织 Qt 工程和实现程序的发布流程。
自定义 npm 包读取外部 npm install 时传入的命令行参数
正常情况下我们安装一个 npm 包只需要执行 npm install 或者 yarn 就可以了,这基本上都是在发布环境。当我们自定义的 npm 包需要在测试阶段根据环境动态设置一些参数时就显得有些麻烦了。如果能在 npm install 时传递一些参数来提供内部 npm 包读取就会变的比较方便。本文介绍如何通过 npm install 增加的命令行参数和 .npmrc
来动态配置自定义 npm 包的行为。
node-pre-gyp 应用场景介绍及使用方法
Node.js 提供了使用 C++ addon 方案作为扩展的能力。我们可以编写 C++ 的代码来扩展 Node.js 或封装自己产品相关的能力接口为 Node.js 接口提供用户或者开发者使用。将编写好的源代码上传至 npm publish 平台,开发者通过 npm install 就可以使用你的扩展包了。但使用的前提是引入方必须要具备编译 C++ 代码的环境,比如在 Windows 下需要安装 MSVC 的编译工具链。而正常的前端开发者并不会将这些组件安装到系统里面,他们更关注的是前端业务逻辑。
基于 git flow + gitlab 协作开发:02 解决问题
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提到了在一个周维度或者月维度发布产品的小型协作项目中,会遇到各类协作上的问题,随着发布的越来越紧凑,问题也就越来越突出。本文主要对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问题解决方案做细化,让大家可以清楚的知道如何通过合理的 git 工作流来解决这些问题,让原来发布时的手忙脚乱不再出现。通过 git flow 我们可以对项目做一个分支模型管理:
- master 固定,一致保持当前最新稳定的发布版本代码,在 CI/CD 建设时,你可以只在该分支做签名、公证等一系列自动化流程
- develop 固定,这是我们日常的开发分支,所有新功能分支都将合并到该分支
- release/* 可删,进入预发布阶段时基于 develop 创建的分支,再此基础集成,它名字可能是 release/2.8.0,release/2.9.0 等。
- bugfix/* 可删,这种分支一般情况下基于 develop 或者 release/* 分支开出,作为简单的缺陷修复分支,最终合并到 develop 或 release/* 分支中
- hotfix/* 可删,是对线上最新版本或长期服务版本做紧急修复时使用的分支,他不是常驻的
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还没有了解 git-flow 的同学可能会有点不太好理解,下面就详细介绍每个分支类型是如何在我们平时工作协作中起到重要作用的。
Qt 通过自定义 URL Scheme 给已经运行的应用传参(Windows&macOS)
在传统的应用程序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通过浏览器唤起本地应用的案例,比如百度网盘、迅雷等工具,他们在浏览器访问一个非 http/https 协议开头的地址时,会自动打开其自己的应用程序并传递一定的参数。该功能的实现方式网络上有很多示例,在 Windows 和 macOS 不同平台下他们分别需要如下设置:
基于 git flow + gitlab 协作开发:01 抛出问题
很久以来,我一直在寻找一个适合小型团队独立项目的 git 协同工作流。主要原因是实际工作中很难在繁忙的迭代中兼顾真正的协同和代码质量管理。造成的现象就是在一个以月维度发布版本的产品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分支、hotfix。到底哪个是主线,哪个分支修复了哪些问题、不同的分支是否与主线同步更新都是未知数。如果不叫一个从开始就参与到项目中的人给你做介绍,很难去做维护。
使用 CMake + Git Submodule 方式管理项目三方库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避免不了要使用一些开源的三方库,我参加过的一些团队有不同的管理三方库的方式。不同的方式都各有优缺点,我们先列举一下碰到过的管理方式,说一些他们的优缺点,最后再来讨论我们今天介绍的管理方式弥补了哪些缺点。
Qt QML qtquickcontrols2.conf 使用系统未安装的自定义字体
现在很多视觉设计最终给出的字体可能并不是所有系统都安装过的,所以项目中可能需要单独把字体文件打包进去在程序运行的时候加载。Qt QML 有多种方式加载一个自定义字体,本文将介绍所有我知道的方式,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使用任意一种即可。
编译最新版本 CEF(76.0.3809.132)包含 MP3 MP4 AVI FLV 多媒体支持
本文将引导你使用 CEF 官方工具编译出目前(2019年9月5日)最新版本 CEF ,包含详细的步骤和常见问题,编译完成后的 CEF 具备完整功能的 cef_sandbox.lib 和完整的多媒体功能(如常用的 MP3 MP4 FLV AVI 等)支持。来吧,先让我们找一台高性能电脑。
准备工作
- 安装 Visual Studio 2017 最新版本,安装时全部选择为默认路径
- 100G 以上 SSD 硬盘 + 高性能 CPU(如 Intel 8 系列以上带 K 的 CPU)内存建议 16G
- 设置系统虚拟内存页面文件大小为自动(否则可能会编译过程中报错)
- 一个稳定的 VPN 网络可以让你快速下载 CEF 和 Chromium 代码
Windows 10 键盘 ALT 键与 WIN 键颠倒
最近重新装了家里台式机电脑系统,但是发现键盘左侧和右侧的 ALT 与 WIN 键功能都颠倒了,搜索了很久资料也没有找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解决办法还是有的。导入以下注册表即可让 ALT 和 WIN 键对换功能
Windows Registry Editor Version 5.00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Keyboard Layout]
"Scancode Map"=hex:00,00,00,00,00,00,00,00,03,00,00,00,38,00,5B,E0,5B,E0,38,00,00,00,00,00
以上注册表内容来自一篇文章,我根据这篇文章修改的具体内容,请参考:https://www.qiansw.com/windows-through-the-registry-to-make-ctrl-and-alt-swap.html
Qt for iOS 应用使用自定义动态库 Framework
本文内容适合当你想使用 Qt 调用 xcode 开发的动态库 framework 做 iOS 应用的场景,文中涉及到原始动态库 framework 文件的配置,以及 Qt 如何引入和打包动态库 framework 到自身程序中的方法。
动态库 framework 的配置
默认 xcode 创建的 framework 都已经是动态库形式了,所以这里不多介绍,请确保你的 Build Settings 中以下设置是无误的,特别是 Dynamic Library Install Name Base
,它决定了动态库能否被应用成功搜索到。
对于 @rpath 的说明,请看这里:https://www.cnblogs.com/csuftzzk/p/mac_run_path.html
Qt 项目配置引入 framework
Qt 引入 framework 只需要给 LIBS 追加 framework 的路径和要链接的文件就可以了,配置如下,请注意使用 framework 参数是 -F 和 -framework(注意大小写)
LIBS += -F$$PWD/../../build/Products/Release
LIBS += -framework my_dylib.framework
这样引入还是不行的,因为 iOS 应用部署上去以后动态库的 framework 文件是不会跟随打包进去的,所以你还需要做一件事情就是把 framework 打包到你的应用中,配置如下:
MY_DYLIB_FRAMEWORK.files = $$PWD/../../build/Products/Release-iphoneos/my_dylib.framework
MY_DYLIB_FRAMEWORK.path = /Frameworks
QMAKE_BUNDLE_DATA += MY_DYLIB_FRAMEWORK
分别指定了 framework 文件的路径和要被打包进去的目标路径,这里是将 $$PWD/../../build/Products/Release-iphoneos/my_dylib.framework 这个 framework 打包到了应用的 /Framework 目录下。最终你看到的应用目录结构是这样的
├── Default-568h@2x.png
├── Frameworks
│ └── my_dylib.framework
│ ├── Info.plist
│ ├── ReadMe.txt
│ ├── _CodeSignature
│ │ └── CodeResources
│ └── my_dylib
├── Info.plist
├── LaunchScreen.nib
├── PkgInfo
├── _CodeSignature
│ └── CodeResources
└── cross-platform-demo
可以看到,mu_dylib.framework 文件已经在我们应用的 /Framework 目录下了,这样文件就被打包进去了,而且当你使用 Qt 编译程序的时候,在 Build Shadow 目录下会看到生成对应的 xcodeproj 文件,可以直接使用 xcode 打开,使用 xcode 打开项目后可以看到项目的 Build Phases 下面多了一条 Copy file to bundle 的项目:
但是当你尝试在 iOS 或者模拟机中运行这个应用时你会发现又有新的错误了,如下所示:
dyld: Library not loaded: @rpath/my_dylib.framework/my_dylib
Referenced from: /var/containers/Bundle/Application/D0143CDE-FFFE-4343-BFD9-D70DA66C831F/cross-platform-demo.app/cross-platform-demo
Reason: image not found
program received signal 6, thread:15362b
我明明已经把文件复制进去了,为什么还是会提示,还记得上面我们提到的 Dynamic Library Install Name Base
吗?这是动态库 framework 设置的,根据上面文章的资料,我们要在调用该模块的应用中设置 rpath 的搜索范围,让其能找到我们的动态库文件。Qt 项目中添加如下配置:
# 添加应用的 runpath 路径,因为 my_dylib 动态库 Framework 设置的 install path 为 rpath,所以应用使用时需要单独设置
QMAKE_LFLAGS += -Wl,-rpath,@loader_path/Frameworks
如此设置后,在 Qt 中就可以成功编译程序并运行在模拟器或真机上了,如果还有任何疑问欢迎留言我们一起讨论。